咨询电话: 020-88888888
英语教育专家:高校英语专业改革转型势在必行!
发布于 2024-11-04 13:08 阅读()
全国1000多所院校的英语专业,近来的日子都不好过。即便是身处名校的英语专业,也不可避免地为“生计”发愁:报考的生源,或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而来,或是冲着名校光环而来,为了英语专业本身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少,每年从英语专业转出的人数则越来越多。
曾经无限风光,如今却深陷困顿。教育界关于大学英语专业转型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怎么转、转向哪里,诸多学者众说纷纭。
日前,在同济大学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圆桌座谈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再次为大学英语专业“把脉”。但是,讨论中“火药味”浓厚,大学的英语专业究竟应该培养“掌握工具的人”,还是培养“直通人心的人”,学者们就此争论得不可开交。
最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调查中,英语专业是“红牌榜”上的“常客”。近来的一些新动向,更是让人不由心头一紧。
不管是名校对英语专业改革率先“动刀”,还是普通院校外语系被撤,改革的紧迫感让大学英语教师倍感压力。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戴曼纯透露,2016年,他到部分国家重点部门调研,收集这些单位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意见。结果,这些单位都提及,“毕业生英语语言能力还行,但语言之外的专业能力,包括那些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交往至关重要的能力明显缺乏。”
同济大学教授沈骑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小才拥挤、大才难觅”,即懂英语、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毕业生不少,但真正精通语言,并兼具专业才能的高层次人才却少之又少。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近来多次呼吁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师尽快转型。
蔡基刚主张,除了极少部分院校保持“小而精”、继续走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小道”,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都应尽快转型,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培养国家急需的新工科、新理科、新农科等“新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曾几何时,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人都懂一点英语的时代,高校英语系必须学会跨界,探索“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且不说英语与理工科之间的跨越困难重重,即便同属人文社会学科大类,英语专业与其他学科跨界也不容易。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董晓波记得,早些年,曾经有高校探索过“2+2”培养方案,即学生进来以后先在外语学院学两年英语,达到一定英语水平,到三四年级时再去社会科学类专业学习两年。“后来证明,这种做法并不成功,两个学科根本没有融合,加之缺乏理想的师资,这相当于让学生读了两个专科,但只掌握了两个专业各自的一些皮毛。”
一些来自理工科高校的学者,谈及外语专业的改革,则表现出另一种期待。
一所名校的负责人认为,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想方设法快速提升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帮助他们尽快吸收国际学术界的最新信息,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参加国际会议时能与国外同行顺畅交流。但是,他的这份期待却被一些同行认为“太功利,不应该是大学英语专业老师的教学目标”。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高校英语专业要整体转向学术英语,高校英语专业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增强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能力。但是,这在高校英语专业的学者看来,听上去很美,操作起来不容易。
“希望大学英语专业向学术英语转型,本质上就是要求大学英语系侧重于科技英语方向。这条路过去有一些学校走过,但也没走通。”一位名校教授告诉记者,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小语种,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熟悉乃至精通对象国的文化,文化通则人心通。所以,越是在人人都会一点英语的年代,越应重视文化层面的研究,而不是回到“外语工具论”的老路。“在人工智能时代,简单的科技英语翻译今后可以交给机器完成,而人与人在文化层面的沟通,才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沈骑坦言,高校英语专业改革转型势在必行。外语专业的人文性是根本,但更应当关注其资源性价值,即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学生在精通语言的基础上,具备探索与发现语言之外各种知识的能力。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认为:“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科学家给我们描绘的世界,还有被特定的新闻舆论或者别的特殊语境所描绘的世界。”因此,外语教育不仅承载着发现世界的功能,还包括怎么用世界不同民族的人的原语言去描写世界,并且负责转述和阐释世界。“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全球治理变革的新时代,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转型任重道远。”
// 阅读链接 //
■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开设外语专业的高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所,缩减到9所
当时外语教育主要是使用外语教授外国文学,通过研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学来了解该国的历史、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外语成为金字塔顶端的学科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外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得到充实。在人文学科中,外语专业相比于文史哲逐渐热门。高校培养的一大批外语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也是高校英语院系最风光的一段时光。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开设外语专业的学校从200多所扩展到近千所
当时部分高校有感于“仅学一门英语专业不够了”,开始将英语与法律、商学、媒体等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英语专业”。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多年高速发展,英语专业发展尤其突出。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学科目录上,全国已有899所高等院校具有英语学士学位授予权(20世纪90年代仅有200多所),其中208所有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9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从2010年开始——英语专业连续多年被“红牌”警告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开始使英语专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内容来源:文汇报。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网、中国新闻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21世纪英语传媒”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liqian@i21st.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新闻资讯
-
英语专业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11-26
-
考英语的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附 11-26
-
零基础可以去日本留学学画画吗 11-26
-
大家对出国留学的看法 11-26
-
美术出国留学去哪里好。 11-26
-
社会人ができる留学|留学?海外 11-26
-
英语商务信函之推荐信书写格式 11-26
-
本科英语专业,去美国读研选什么 11-26